在京都與自己對話 2014 05 31
5月的第三個禮拜四開始,心情有些微的不同了,許久未啟動的家庭旅遊在我跟弟弟均離開工作崗位之後終於確定了。
前期的準備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弟弟跟在旅行社工作的朋友完成,從連絡旅行社到行程的安排。
自由行,與家人的第一次正式自由行就這樣展開。
察覺開始啟動是為什麼呢? 是因為我的心情、身體與 ''出國旅遊'' 這個聽起來非常放鬆的題目有點不一致。
除了開心、興奮、期待這些正常心理活動之外,還加入了一點對媽媽身體的擔心、一點準備面對未知事物的焦慮、一點對準備與家人共度6天的奇怪緊張感。
我的多愁善感,是一種對周遭事物太過於關心的不正確的態度,是有點過度期望大家都好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想法,是那種要求我自己需要達到某種目標的一種不友善的行為,最後或許還加上一些在採購四年裡、企業文化帶給我的支配與被支配的矛盾感。
離開職場已滿月,日本行算是對自己滿月的一個慶祝吧。
價值觀的調整,重新檢視小我,重新確認目標。在這一個月的休息,真的有比較深層的體悟。
一切只有看到之後,才算真的開始。盡可能有意識的體驗生活。盡可能的吸收轉化各方訊息,因為害怕的是以為自己懂了,但卻其實一點都不懂。更怕的是堅持自己以為懂得事情而沒辦法吸收新的事物。
旅程中一定有感動,一定也有爭執。每天都嘗試著練習在並不是只有不開心的時候才重新檢討自己,在開心感動的時候也再看看自己觸動的點在哪裡,因為負面的情緒並不一定是不好,正面的情緒也並不一定是好的。感受沒有對錯,只有原因。但做出來的事情就有對錯了。
情緒是自己的,本來就要自己去管控。雖然說【我生氣是因為別人做了甚麼事情】是一種不理智且不負責任的話語,但是就是因為這樣,我們才有生氣。冷漠也是一種情緒,它可能代表了一種自我防衛的情緒反應,或是自視甚高的行為表態。自我防衛的心結在哪裡? 築起了一到高牆之後,內心也只能從高牆上的箭孔管中閱豹。自視甚高可能引發的後果在哪裡? 當停止接受新的挑戰及事物時,人的進化也在那個瞬間,停止了。
引以為戒
Sam 2014 05 31